海绵钛是如何生产的,它的高耗能+高排放如何解决
一坨海绵
钛从冷凝器中被移出,它看起来真的很丑,灰不拉几,像一堆千疮百孔的废渣。然而工人师傅却用极为洁净的容器,小心翼翼搬运,在干净如洗的油压机和颚式破碎机上将其碎成小块,用衬有塑料薄膜的镀锌铁桶进行包装,包装后还要抽真空、充氩气,放在干燥的库房里,准备高价出售。
海绵钛的生产过程中,既有气体废物氯气、氯化氢及四氯化钛产生,而且有卤化物等固体废物产生,废水自不必说,钛冶炼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HCl。气体废物的处理,要采用2级水洗和2级碱洗,尾气方能达标;而固体废物由于产量较大,产生环节多,组分复杂,对其进行安全可靠的处理相对困难;废水的处理,如果是在法治不健全的国家,就只能呵呵了。如果要算一本投入和产出的帐,巨大的环境成本自然要算进去的。但是人类往往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是用货币结算的物种,而货币的历史仅有短短的数千年,不要忘了,钛他老人家已经46亿岁了。
其实在过去5年间,在中国,钛产业发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在2000年中国的钛产量仅为区区2000吨,而到了2013年,中国海绵钛产能已超过15万吨,而实际需求不超过6万吨,供大于求是造成海绵钛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这让人想起一些事情,2013年中国钢产能已超过10亿吨,而实际需求仅为6.6亿吨,钛产业和钢铁产业,相差一万倍的体量,但命运却如此相似,不禁令人唏嘘不已。钢铁因为产能过剩,价格早已比白菜还便宜,一顿钢2600块,一公斤钢2块6,一斤白菜1块5,这是一位钢企老总亲自去菜市厂调研的结果。
钛是不是有着不一样命运呢,大家一提起他,就会联想到航空的歼十,C919,核潜艇,航天的嫦娥探月工程,甚至3D打印的
钛合金头盖骨,钛简直就是高新材料的代名词。身份如此高贵,价格肯定不菲,如果这样想你就图样图森跑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钛虽为稀有金属,价格却很低廉,说出来可能你都不信,2006年,钛的价格曾高达30万元/吨,如今已跌至4.3万元/吨,跟中国的房价完全是两个路数。在市场面前大家的命运都是相同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是铁律,是钛律。4万多一吨的海绵钛,前面已经提到,光是冶炼厂的电费恐怕都不够,价格和市场,大约是治愈政府勃起的投资欲望最好的镇静剂了。换句话说,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亢的今天,人们谈霾色变,靠吃资源和环境的经济模式是没有前途的,钛业的发展只是求大,将死路一条,中国并不是俄罗斯,并非资源富足的地区,钛产业的前途在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领域。
其实除了
钛产业,之前的镁铝,稀土,如今的钢铁业,自始至终没有走出贱卖资源,污染环境的老路,表面上我们赚的是外汇,发展的是经济,其实丢的是创造力,失去的是未来。也许会有人说,后进国家莫不如此,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七八十年代的韩国,如今的中国,将来的东南亚,这是一个梯队,这种宿命论,也许说的事实,但是总觉太没出息,别人尝过的辛酸,我们再去品尝一遍,这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现实已然严峻,未来仍需畅想,随着冶炼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钛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阔,军工、民用将全面开花。期望今日的产能过剩,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逐渐消化,钛这种未来金属能够有令人欣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