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工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绝对傲视群雄
借玛拉沁夫先生《敖包相会》的东风,我也将所知金属钛的应用领域在此相会,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推广得津津乐道:美国在航空领域用钛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俄罗斯在航海领域用钛堪称先锋,日本在核电站用钛可谓是先人一步,中国钛工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绝对傲视群雄。也许是巧合,“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1795年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将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美名送给“钛”时,恐怕没有想到这神来之美名中蕴藏着钛的巨大潜能,
钛金属拥有的众多神奇特性不正是来自大自然的自然之神吗。
去往沙滩的途中,遵义市作协副主席林茂前向玛拉沁夫先生介绍我是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有色报上开设的“大潘说钛”专栏稿就是小潘写的。这一介绍之后,玛拉沁夫先生等对
钛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知道钛在航空领域用得比较多,在其它领域不太清楚。于是,便有了小潘借机推广大潘说钛的“用武之地”。我直奔主题说,刚刚竣工位于首都的国家大剧院,那圆球式的屋顶就闪烁着钛金属的光芒,遗憾的是其所用钛材是日本生产的,中国钛工艺技术创新还任重而道远。此行中一位建材传媒的女士对钛的应用比较感兴趣,但对钛的应用是知之甚少,我在介绍钛的用途时对其说:现在,白领富人阶层时常有人享乐驰骋在绿茵醉人的高尔夫球场,当举起球杆靓丽身姿的时候,真正亮丽的其实是那轻盈银亮的高尔夫球头,因为那是用钛做成的。据悉,如今在世界各地独领风骚的高尔夫球头几乎已被钛金属占据而且多数都是“中国制造”。
钛金属的“亲生物性”时,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29岁的英国老师加文·里斯在一次滑雪事故中头部受到重创,脸部骨骼和头盖骨因粉碎性骨折,医生为他施行面部骨骼重建手术---用了多达21块“钛合金头骨”替代其缺损的头骨,然后再以131根螺钉加以严密固定,最终令他奇迹般地摆脱了死神。据称,加文脑袋70%是钛合金组成,他头部的金属含量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多;二是18岁的山东少女孙娜娜因一次车祸失去了左半边脑壳,仅留下一层薄薄的脑膜包着脑浆。2004年被车祸折磨长达4年的孙娜娜在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补上了156平方厘米大小的又薄又轻又硬的“
钛金脑壳”,当年戴上“钛金脑壳”的孙娜娜已顺利考上大学。在介绍钛镍合金的记忆特性时,我例举了最着名的当是“阿波罗”11号带到月球上的天线。它是用极薄的记忆合金在正常情况按预定要求做成天线,然后降低温度把它压成一团,装进登月舱带到月球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天线又“记”起了自己本来的面貌,变成巨大的半球形......钛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医疗、化工、石油、体育、首饰等等,二十一世纪是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第三金属钛崛起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