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国歼20机身将装备钛合金整体框

对于战斗机的结构制造来说,最耗时最靠技术的部分,那非机身大框莫属了,而且它还是整机上最为昂贵的零部件,不仅仅决定了整架战斗机的性能好坏,还是控制其使用寿命最关键的一环。有些主力战斗机,往往面对着一个一直以来都很难解决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平衡造价成本与提高性能之间的关系,毕竟钛合金材料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其加工困难的问题一直无法回避。特别是那些不惜成本追求性能的主力制空战斗机,往往会采用难以加工的钛合金作为材料,而这又进一步引发了成本的增高和产能有限的矛盾。

对于战斗机上的主要承力部件来说,纯粹的3D打印钛合金件至今依旧是不靠谱的玩意——这东西是钛合金粉末堆积后,用激光烧融在一起再固化了,一点点堆出来的。单单想要靠3D打印金属件来作为战斗机上的主要承力部件,是没有说服力的,毕竟钛合金粉末堆积烧融之后得到的产物强度太低,结构松散,残留的未融化粉末和夹杂着的大量气泡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因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冷热交替,继而影响其内部组织产生错位等问题也使得这种材料无法大量的运用在战斗机上。结构疏松夹杂大量气泡和未融化粉末、骤热骤冷引发材料内部严重的组织错位、应力残余都是从原理上无法避免的事情。

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框,必须依靠锻造在模具中形成基本的形状;在长时间保持的巨大压力下,高温软化的金属毛坯像被大力揉压的面团一样,内部的疏松组织、气泡、缝隙等缺陷都会全部被压实消除掉。然而锻造出来的产品,还要经过数百工时的加工,去掉多余的部分,使之完全符合设计形状尺寸,并进行热处理等后续工艺,通过质量检验才算生产完成。国内在2013年之前,国内能投入使用的仅有一台3万吨的模锻压机;其锻造能力为铝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积不能超过2平米,钛合金件投影面积不能超过1.2平米。而这个水平,是完全不足以完成歼20这样的双发重型战斗机的钛合金大框一体化锻造的。在这种限制下,歼20的钛合金大框,只能在设计上先分成几个锻件,分别锻造好以后,再用电子束焊接工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个工艺源于中国引进苏27时获得的全套技术体系,同样是当年苏联大型钛合金件锻造能力远不如美国时搞出来的变通办法。而在2013年4月10日,中国二重集团研发的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成功的实现了试生产。中国在大型航空航天锻造件的制造能力上有了本质性的突破,达到世界最顶级水平。而对于歼20来说,这意味着它能够采用一次完整成型的钛合金大框,其寿命将获得巨大的突破。由于歼20前几架原型机的制造,来不及等8万吨模压机的投入使用,加上8万吨模锻压机也不太可能在试生产之初性能状态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就应用于歼20大框的生产;因此可以推测,装备钛合金整体框的歼20应该是在2014年开始投入生产的。

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器一经问世就坐稳了世界最大模锻压机的宝座,这个突破不仅仅推动我国大型航空航天锻造件的制造能力大跨步地上升了一个台阶,更预示着我国将在不久的未来自己生产一体式的战斗机钛合金大框。从目前的情况看,有理由相信交付空军使用的歼20均已采用整体钛合金大框,其结构寿命远比早期的原型机要出色。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13629178584,0917-3417552

手 机:13629178584(微信同号)

传 真:0917-3417552

邮 箱:bjlhty@163.com

地 址:宝鸡市下马营旭光工业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