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起落架装置的加工究竟难在哪里?
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它吸收和耗散飞机在着陆及滑行过程中与地面形成的冲击能量。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起落架产品也不断升级换代。为满足飞机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其中,钛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密度小、抗腐蚀性强等特点,成为起落架的理想制造材料。但同时,
钛合金的硬度高、耐磨性高等特点也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切削刀具,因钛合金的切削性能差而导致刀具磨损快等加工难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加工精度和效率。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中航起落架公司也曾被这个难题深深困扰。
我们可以根据两张图表作出总结:一,
钛合金的弹性模数低,约为钢的1/2,对于去除后的表面易反弹,易与刀具后刀面间产生强烈摩擦;二,塑性低、硬度高,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面积小,刀尖切削应力大,刀尖和切削刃极易磨损,通常切削速度为30m/min 左右;三,化学活性大,在高温状态时,钛和空气中的大部分成分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与氧气和氮气,产生间隙固溶体,生成硬度很高的硬质层,对刀具有强烈的磨损作用;四,亲和性大,由于切屑与刀面之间的强烈摩擦,在高的切削温度及高的切削压力的作用下,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中的钛元素相互亲和,产生咬合、粘刀,刀具易产生粘结磨损。
具体举例:某新研型号起落架为串联式结构,其主要承力构件材料均采用了TC18
钛合金材料,单机数量18件,零件结构复杂,数量多,材料去除量大,且毛坯加工余量分布不均匀,欠压部位多,毛坯表面存在α+β相层,在锻打过程中位错强化,表面硬度高(HRC﹥55),厚度为0.1-0.15mm,研制初期单件加工周期在410h左右,加工效率低下。而近年来,随着该型号转入小批生产,交付数量增多,交付周期缩短,如何在现有设备、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交付周期,提升交付进度,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公司急需解决的难题。
面对难题和挑战,公技术专家们迅速展开行动。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TC18是一种高强度、高合金化的α-β两相合金,这种材料强度高、韧性和塑性好、导热系数和弹性模量小,这对加工刀片的材质要求很高;加工TC18 还要求刀具前角较大,刃口锋利,但是锋利的刃口强度差,而产品表面的氧化层加大了刃口崩刃的可能。如何让刀片刃口既保持锋利又不失强度,这对刀片刃口处理是极大的考验。因此,如何合理优化刀具的材质,改进钛合金切削参数,是提高加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结论已经很明显了——要想破解难题,关键要对切削参数和刀具特性做出权衡,并找到最合适的加工刀具。
技术专家通过试切加工摸索切削参数、反复探索,最终总结出刀具选择的原则必须依据下列条件:
1.刀具的材料(依据被加工材料、加工应用类型、加工环境和现场加工的需求)。
2.几何形状(分为刀杆几何形状和刃口几何形状,主要影响表面质量, 排屑效果,刃口强度, 毛刺, 振纹等)。
3.涂层(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刀具的切削速度和进给,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提高刀具的耐磨损性)。
4.根据现场作业需求,统筹好效率和加工成本,充分考虑现有机床性能的条件下,使用比较保守的切削参数, 可以有效延长的刀具寿命,获得较为合理的加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