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8年注定是钛行业不平静的一年

今年注定是行业不平静的一年。在昨天举行的中俄钛产业高峰论坛上,各种消息层出不穷,新材料的广阔前景、新型钛制品的逐步成熟、知名品牌重视并主打钛健康产品等。但令笔者最为震撼的消息,是几家海绵钛企业不约而同的在论坛上宣布了自己的开工、增产规划,掀开了钛行业新一轮的扩产风暴。风起云涌之后,中国海绵钛的市场格局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新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的喜悦,也有半隐半现的市场忧虑。

整个论坛上的各个主旨演讲精彩纷呈,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钛材有限公司先后发表演讲时,均公布了各自未来的发展规划。其中,新疆湘晟一期3万吨海绵钛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即将进行试车,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达产;双瑞万基二期2万吨生产线也即将建成并即将达产;攀钢海绵钛厂确定将现有规模翻倍,新增产能1.5万吨。在9月初,四川盛丰钛业一期的4000吨海绵钛生产线已经悄然投入运行,中国海绵钛行业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在红红火火的背后,一些企业人员也表示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当笔者跟老朋友半开玩笑的对其打趣道,今年的日子是吃喝不愁啊。其笑一笑后答道:今年是不愁订单,但是明年的订单还不确定在哪呢。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两年内中国海绵钛产能将扩张到16.2万吨,超过2012年海绵钛产能的最高峰。这还不包括筹划中的青海3万吨及河南6万吨的潜在产能。若再算上这两个潜在项目,那么未来中国海绵钛产能将达到惊人的24.2万吨。而去年我国海绵钛消费量刚刚跨过7万吨的规模,全球海绵钛消费量在18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未来几年下游钛加工材不能迅速扩大应用规模,海绵行业将再度进入调整期,新老企业将展开又一轮搏杀。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市场形势及政策方向来看,四氯化钛产量受环保约束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新建、扩建项目由于规模较大,必然无法从市场上获取足够的原料共给,因此选择自建氯化装置十分必要。而电解装置在高开工率的情况下,也将体现出其经济效益,有效降低成本,进而赢得市场空间。唯一的忧虑是下游市场需求无法与海绵钛产能同步增长,导致产能无法顺利释放。也就是说,海绵钛行业新一轮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谁将占据更多的优势而胜出呢?我们先来看看不同规模企业的各自优劣所在。上述大规模、全流程企业的优势,是建立在高开工率的基础之上。如果无法达到较高的开工率的话,镁电解装置的优势将无法体现。不但如此,由于全流程企业规模较大,其庞大的折旧成本若平摊至较少的产量上,将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大规模全流程企业必须抢占订单,以保证自己能够维持较高的开工。半流程企业不稳定的原料供应将成为制约生产的因素,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少的财务、折旧负担,以及灵活可变的生产节奏上。与全流程企业不同,半流程企业增产、减产的成本较低,在市场订单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降低经营压力。例如3,4年前的市场低谷期,当时全流程企业因为市场竞争激励,订单不足而无法打开电解装置。那么在接下来的比拼中,重中之重就是质量与成本。成品率的高低、批次间的稳定性等都构成了质量因素,各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电价,原料,销售能力等将决定了各自最终的成本。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些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的企业将注定被新生企业所取代,进而完成行业升级。虽然这一变化较为残酷,但竞争,迭代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加冕为王,让我们拭目以待。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13629178584,0917-3417552

手 机:13629178584(微信同号)

传 真:0917-3417552

邮 箱:bjlhty@163.com

地 址:宝鸡市下马营旭光工业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