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钛合金分论坛热度不小
2017年11月10日,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在西安临潼举行,为期三天。此次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学术联盟、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旨在把握新材料领域国际发展的最新动态、追踪材料研究前沿、推动新材料科学和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国内材料界综合性强、报告水平高、影响力大的重要年度学术盛会,代表了国内材料届的最高学术水平。20多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00余位国内外知名华人材料科学家齐聚论坛,来自全国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此次,还大会邀请了14位顶级材料专家围绕纳米材料、超导材料、高分子材料、核材料、钛合金材料及材料战略主题,报告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探讨国内发展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举办了纳米材料、能源电池材料、超导材料与技术、核材料、先进钛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材料界面表征、复合材料、材料基因组、3D打印材料、材料智能热制造等11个主题的分论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加大了钛合金分论坛的演讲数量,多位国内钛合金材料研究的等级专家在大会上作出精彩的演讲,吸引了近200名参会代表聆听演讲,成为本次论坛最大的亮点。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常辉,西北有色院副总工程师赵永庆,中国航发沈阳飞机设计所的王鸣副总师就钛合金的发展作了汇报。常辉作了“钛合金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他回顾了钛的发现、提纯到工业化,以及钛合金从无到有,从TC4单一产品到百花齐放的广泛应用,从粗放的‘试错’开发到精细组织-性能调控的发展历史。一方面评述了钛合金熔炼铸造、加工变形和热处理工艺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典型
钛合金的案例分析了凝固理论、弹塑性理论和相图相变热动力学理论在深入理解钛合金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联之间的科学成果,同时也揭示了技术和科学探索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展望了钛合金的发展趋势。
赵永庆作了“新型钛合金研制及工程化共性关键技术”的演讲,他介绍了西北有色院创新性研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要钛合金有高强高韧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中强高韧损伤容限钛合金TC4-DT、阻燃钛合金Ti40、超高强韧钛合金Ti-1300、核乏燃料后处理用钛合金Ti-35、低成本钛合金Ti-8LC和Ti-12LC等等。
王鸣副总工程师主要介绍了
钛合金在先进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情况,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探讨了新的服役环境对高强韧钛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钛合金的需求及重点研究方向。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涂善东、中船重工725所钛合金研究室主任李士凯分别作了“钛铝合金及其单晶的研究进展”“表面强化对钛合金疲劳与多尺度断裂行为的影响”“船用钛合金的成型及焊接技术研究”精彩报告,受到参会学者的欢迎。